用户登录

中国科协科学传播专家团队

检索类型

首页»科普活动»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成功举办“2019‘绿色能源•科技先行’主题科普活动”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成功举办“2019‘绿色能源•科技先行’主题科普活动”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积极组织学会科学传播专家履行社会责任,528日,在2019年第三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我会在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位于延庆的八达岭太阳能热发电实验电站,成功举办了“2019‘绿色能源·科技先行’主题科普活动”——八达岭太阳能热发电实验电站技术参观。

全体人员在“雄伟”的定日镜场合影

为使活动参加人员初步了解太阳能光热发电的工作原理,在参观过程中看出“门道”,活动特别邀请了学会科协传播专家中国科学院电工所副研究员宫博博士和实验电站马广成站长分别进行了PPT理论知识讲解、视频演示和电站现场观摩等多渠道知识输入,使大家通过自身视觉和听觉的近距离亲身体验,感受科学的魅力,达到科学性与生动性有机结合的最佳科普效果,切实为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发挥积极作用。本次活动由我会科普部主任高巍博士主持,来自电气工程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和西城区金融街街道科普干部共计46人热情参与。

宫博博士为大家进行了声情并茂的生动讲解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设计建造的八达岭太阳能热发电实验电站是国家“863”高技术科学试验项目,是我国首个、亚洲最大的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电站,可谓是我国光热发电技术发展的“里程碑”式成果。电站位于延庆县八达岭镇大浮坨村西,总占地面积约19200 m²,于2007年正式启动,2012年底建成,是集科研、示范、试验和展示为一体的全国第一座以太阳能热发电的实验电站。100面巨伞般的定日镜追着太阳转,把阳光反射到119米高的集热塔上,安装在塔顶的吸热器吸收太阳能,再用这些热能把水加热,通过水蒸气驱动汽轮机发电。整个发电过程不消耗不可再生资源,无污染且绿色可持续。

通过观看视频系统了解太阳能光热发电的“前生今世”

119米高集热塔底层的新能源科普展示中心,宫博博士首先为大家做了题为《太阳能光热发电》的科普报告,从太阳能发电主流技术类别、光热发电基本原理和技术发展史、光热电站主要类型和特点、光热发电系统构成、热交换处理核心工序和发展形势等几个方面为大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生动讲解。然后引导大家来到展示中心各个精致的展品前,为大家逐一进行了细致讲解。

宫博士为大家详细讲解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工作原理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全称为槽式抛物面反射镜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其工作原理是将多个槽型抛物面聚光集热器经过串并联排列,聚焦太阳直射光,加热真空集热管里面的介质。集热管内介质被加热后,流经换热器加热水并产生高温高压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机组发电。

马广成站长为大家讲解新能源发电系统相关知识

展厅讲解之后,马广成站长带领大家来到室外展板前,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八达岭光热电站的建设历史和现状,以及光热电站与火力电站混合运行的突出优势。大家就光电转换效率、导热介质种类及优势、工程应用现状等问题向马站长积极请教,现场交流互动热烈。

马广成站长在室外展板前为大家讲解光热发电技术发展史

在马站长的引导下,大家陆续参观了安装有100面定日镜的“雄伟”镜场和巨型集热塔,观摩了槽式光热电站,之后登上119米集热塔,从塔顶俯瞰定日镜场。

近距离观察定日镜结构

马广成站长带大家现场参观槽式太阳能热发电实物装置

在“巨型火炬”造型的集热塔下仰视安装在塔顶的吸热器

公众一向对高端科研机构、先进科学成果和工程化应用现场心存“景仰”,但通常苦于缺乏近距离感知的渠道和条件。本次科普活动让公众有机会走进国家顶级的科研实验基地,亲身感受强烈的科学震撼,对于弥合科研与科普之间长期存在的“断层”和“割裂”,切实推进“科研过程科普化”产生积极影响。

119米集热塔顶部鸟瞰百面定日镜

返回顶部